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 网站首页> 企业文化> 华山艺苑
华山艺苑

不同时代下不变的母爱

发布日期: 2024-05-11信息来源: 韩城昇隆公司作者: 朱泽明浏览数: 905分享到:

母爱,是人类最基本、最真挚的情感。无论时代环境如何、文化背景如何,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真挚温馨的情感、难以割舍的牵挂,总让我们感动。古往今来,因为各种原因,总会出现母子长期不得相见的情况。母亲节到了,让我们读一首古诗,看看那时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。
孝,是中国社会人伦秩序的重要组成。百善孝为先,对于生身母亲的爱,涌动着人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,是人性中善良最集中的表现。少年时,我们常常会厌烦母亲的唠叨、管教。人到中年,到处碰壁后,才知道母亲那份爱沉甸甸的重量、热滚滚的温度。
孟郊的《游子吟》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歌颂母爱的名篇。想要明白这份爱为何那么深沉,就必须了解孟郊这个人。在中国诗歌史上,他以“诗囚”闻名,因为他个性孤僻,在追求诗艺上过分执着,就像是诗中囚徒一样。性格决定命运,他个性孤僻古怪,所以人生道路也坎坷曲折。作为“游子”的他,更容易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包容与关爱。
母爱往往藏在细节之中,藏在衣食住行之间。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”衣服是用来御寒的。游子将要远行,母亲亲手“密密缝”的衣服,实际上是她怀抱的延伸。游子在外音信茫茫,慈母在家忧心忡忡。游子越是“迟迟归”,慈母越是长夜难眠,心中思绪万千,猜测着各种可能,越想越怕,越怕越想。面对母亲所给予的沉重的爱,游子越发觉得自己很自私、很小气,因此心怀内疚。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母亲养育之恩就像春天让万物生机勃勃的太阳一样,而没有什么成就的自己只能心怀谦卑,像小草一样接受着母亲的爱,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报答得了这样的爱。
《游子吟》之所以传颂千古,无非是“真情”二字而已。全诗通用白描,语言直白,浅显易懂,一读便可见心肠,一想便会泪沾襟。缝补衣裳,照料饮食,是寻常举动,但十几年来天天如此,背后是母亲很深的牵挂。
这种寻常场景也屡屡出现在后世诗人的作品中,如清代蒋士铨所写的《岁暮到家》,就有“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”两句。无论时间相距多远,母亲对游子的思念总是相似的,游子的惭愧也是相同的。“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。”
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庞、殷切的询问,他满心惭愧,只能想办法让母亲宽心、放心、安心。(朱泽明)

上一篇:敬畏 下一篇:组图:掉进绿色工厂的花园里
Baidu
map